上司給Peter和Tim十二個工作, 一年內完成. Tim選擇十二項同時進行, 一年後一次過向上司匯報完成. Peter選擇每個月也切切實實地完成一項.
Tim每個月也被上司問及工作進度, 給上司的感覺總是沒有什麼成績的. 每個月的工作報告中也沒一些成績可以讓上司拿去向老闆領功. Tim的團隊天天都被人趕著"交貨", 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. 一年後, Tim的團隊真的把十項工作都做好了. 但這一年來, 由一月至十一月他都是給上司駡, 十二月會被上司讚一下. 然後接下來的十一個月, 又是被上司駡....
相反, Peter卻選擇每個月去專注做一個項目. 在每個月的工作報告中, 上司也看到一點成績. 他的上司每個月也可以向老闆說這個月有那些項目澈底完成了. Peter 一開始便把十個項目的先後次序編排好, 讓他的上司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能夠預期什麼進度. Peter 的上司由一月至十二月都稱讚他的工作表現. Peter 的團隊也感到很大的成就感. 公司的同事也希望加入Peter的團隊, 因為Peter的團隊彷彿是公司的精英.
同樣的十二個工作, 同樣的工作結果. 但對Peter 和Tim 在公司裡給別人的印象卻相差甚遠. 從上司的角度看, Peter 的安排有以下的好處:
- 每個月也有實質成績. 實質的及可看到的deliverable是對上司及老闆的鎮定劑.
- 在六月的時候, Peter 澈底完成了六項工作. Peter能否完成所有項目的風險逐月下降. 上司每次聽Peter解釋工作進度時, 心理壓力都降低了一點. 對Peter的印象自然好. 相反, 上司聽Tim的工作進度時, 一年有十一個月也在提心吊膽. 雖然那些項目都有不錯的進度, 但它們始終是還沒完成, 始終還存在一定風險.
- 從會計的角度來看, Peter令公司每個月也有定期的收益. 令公司的現金流增加.
換了我是老闆, 我也會喜歡看到進度每月上升, 而不是等到十二個月才看到結果. 如果等到十二月時Tim才告訴上司十二個項目都出現問題, 可能上司的職位不保, 公司也要倒閉了.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